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派典的異同&佛洛依德思想派典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原文作者:Anthony Bateman,Jeremy Holmes 
譯者:樊雪梅,林玉華


精神分析派典的異同

p47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特徵在於處理移情和抗拒
精神分析強調的三大內容:
‧心智發展及早期經驗對成人心智的影響
‧潛意識心智現象的本質與角色
‧精神分析的理論和實務,特別是移情和反移情

p48
瓦勒史坦(Wallerstein 1992)認為精神分析的臨床理論有共同點,但純理論(後設心理學)可能隨著脈絡和觀點有明顯差異


p54
精神分析學界的三大主流
‧古典精神分析/衝突模式
自我為了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將「有問題的經驗」壓抑,個人的需求被犧牲,但會在與治療師的「移情」中表現出來,但案主又會「抗拒」這個需求,治療師要讓案主對這個過程有所領悟

‧克萊恩學派-客體關係/衝突模式
衝突來自於愛和恨、需要依賴和害怕失落,移情的內容和投射-認同中造成的錯誤認知有關。由於忌妒和害怕失去,在治療關係中會發生「抗拒」,治療師要涵容患者的投射並在適當時機回饋給患者,幫助他從偏執-分裂位置進展到憂鬱位置。

‧人際-客體關係/缺陷模式
強調此時此刻的潛意識互動,透過同理心和專注讓患者在建立關係時保有健康的自體感

和瓦勒史坦的主張一樣,這三個模式均有其共同點:領悟、涵容、新經驗
(克萊恩學派以領悟、涵容為主,克霍特學派以涵容、新經驗為主)

p60
維德爾(Waelder 1962)精神分析理論的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對個別患者的詮釋
第二個層次:針對某一類患者臨床經驗的類化
第三個層次:一般精神分析概念的臨床理論
第四個層次:解釋用的抽象概念

‧如何平衡環境和內在精神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在理解心智現象時,要側重因果關係?防衛機制?還是意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洛依德思想派典

p62
‧潛意識:
原本是做為「物自身」的概念,也就是無法被直接了解,只能用夢、口誤等一些心智現象回推,
後來佛洛依德曾經試圖用「水力學」模式從神經生理學角度解釋潛意識
而現代神經生理學證實,透過下意識知覺(subliminal perception)和前意識過程(precomscious processing),與生存有關的心智活動可以在意識外存活下來

‧潛意識在當代的意義
與其做為一項機制,當代精神分析傾向將潛意識視為案主所未覺察的「情感意義」,在與治療師的關係中再現,
強調「多元意識」的「後現代」浪潮:精神分析師不再是心智的解剖學家,而是探索心智潛在意義的心理學家。

‧榮格:集體潛意識的概念
‧桑德勒夫婦:過去的潛意識(內在小孩)和當前的潛意識(前意識)

p65
佛洛依德對心智概念的三階段:

‧情緒創傷派典
佛洛依德從普法戰爭士兵在前線的創傷經驗和歇斯底里症患者的童年經驗中發展而來
(來自父母的誘惑,是小孩的心智器官(mental apparatus)無法承受的,於是有了創傷性的反應)
創傷經驗會帶來痛苦的情感,反過來促進病態的反應或行為模式
釋放那些威脅心理平衡或造成心理症狀的被潛抑的情感,稱之為「情緒創傷」論,對當代精神分析依然重要

克萊因(Klein)、肯柏格(Kenberg):從內在精神角度認為幼兒的恨、攻擊、忌妒是與生俱來的
克霍特(Kohut):認為父母缺乏同理心讓小孩無法建立一個完整自體(self),而會發生一些崩解現象(disintergration products)
鮑爾(Bower):有些記憶只有在患者處在特定的情緒狀態中才能被憶起,所以移情中可能讓患者憶起一些情緒創傷,
治療師可以幫助患者以比較不具威脅性的方式面對創傷,讓早期的失落重新被哀悼,並釋放憤怒情緒,促進患者的自我諒解。

p66
‧地誌學派典
潛意識、前意識、意識
在現代與其說是解剖學概念,已經變成系統觀點
==>兩個原則:初級思考及次級思考
==>前意識系統:一些可被喚起的想法或記憶,用來修飾潛意識本能慾望的電檢人員,讓某些被遺忘的資料可被意識系統接受
未被潛抑的潛意識內容,不一定按初級思考行事,可以被提取。
==>本能理論:
每一種本能慾望都是潛意識系統的構成要素,
成人為了處理嬰兒期的慾望而使用防衛機轉,但過度使用會變成症狀。
最著名的就是:
性與攻擊的本能二元論

本能有其根源、目的和對象,比如嬰兒吸奶的本能,當嬰兒再次感覺飢餓時,對乳房的記憶和幻想則會被喚起,
漸漸融為一個複雜的互動幻想,做為白日夢存活於內在,然後又被潛抑到潛意識系統裡,由於初級思考過程,它會被認為是真實的:「願望實現」幻想的復甦。

這點上要和創傷記憶的重現分別是不容易的,因為兩者都被潛抑過,而可能發生「假性記憶症候群」。

==>地誌學的限制:
無處容納理想、價值及良知
無法解釋對外在環境而產生的焦慮或心理衝突(如親子關係的內化過程)




p70
‧結構理論
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個結構成份,是功能或是心理組合的概念
根植於驅力理論,除了關心人格結構如何適應本能的要求外,也關心外在的影響。

==>超我
常經驗到的是罪惡感、猶豫不決、完美主義、充滿對錯的討論,
同時存在於意識(如做和自己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事)和潛意識中(強迫症患者覺得自己非做某些事不可)
被童年文化所影響,
包括對真實父母的投射,和自己投射給父母的自身內在攻擊和嚴厲的部份
解釋為什麼有些被案主認為嚴厲的父母其實現實中還算和善。

==>自我
控制本我衝動,依據現實原則調和外在世界,並配合超我的要求,
同時存在於意識和潛意識

==>本我
對應本能,依初級思考運作



1 則留言:

  1. Play Blackjack in Blackjack - Casinopatra.org
    Blackjack is 캔 토토 one of the most 태평양 먹튀 popular casino games in the country, and is 비트코인 시세 사이트 the seda bet fastest-growing 피망 슬롯 variation of blackjack. The player can play more

    回覆刪除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派典的異同&佛洛依德思想派典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原文作者:Anthony Bateman,Jeremy Holmes  譯者:樊雪梅,林玉華 精神分析派典的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