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Stahl's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Mood disorder讀書筆記



作者:Stephen M. Stahl 



P244
Dichotomous model
Bipolar-schizoaffective-schizophrenia的連續軸
爭議:
1.Treatment的不同(情緒穩定劑不能治Psychotic symptoms)
2.Prognosis的不同
3.有Gene和Biomarkers可以區分兩者的不同嗎?

現代基因學研究,認為Psychotic disease到Mood disorder是一個連續軸
其中有基因、epigenetics, biomarkers到功能性症狀等等的重疊
第二代antipsychotics對沒有精神病性症狀的躁症和鬱症都有治療效果
從這個觀點來看,因為顯眼的精神病症狀,可能讓情緒症狀變得不明顯,而錯失了給情緒穩定劑的需要


P250
Can unipolar depression be distinguished from bipolar depression?
被診斷為unipolar depression的患者有一半之後會改成bipolar的診斷
antidepressants用在這些未被認出來的bipolar pt's可能增加mood cycling, mixed states, 轉變成輕躁或躁症, 增加年輕病患自殺率

分別:
‧Who is your daddy?
==>First degree relatives 有沒有Bipolar history?(STRONG HINT)
‧Who is your mama?
==>我想從你親近的人問你更多的病史(憂鬱的人傾向低估自己從前的mania症狀)

‧其他的症狀==>
睡得更多
吃得更多
合併焦慮
運動遲滯
情緒不穩
精神病性症狀
自殺想法

‧先前疾病的Course==>
Early age of onset
憂鬱症狀頻率高
患病時間比率高
症狀的acute onset 或 abatement(消退)

‧先前對抗鬱劑的反應==>
多種抗鬱劑治療失敗
反應很快
激躁性的副作用(失眠、激動、焦慮等等)

P256
無論是單極性或雙極性,好好正確治療,讓症狀能維持越久沒有復發的時間,能避免之後惡化成更差的狀況
==>謹慎挑出疑似Bipolar case,避免過度診斷

這樣的惡化趨勢是存在的嗎?
單極>>雙極>>難以治療
雙極>>混合性>>Rapid cycling


P262
各個neurotransmitter間都有能自我調控的Receptor
NE的alpha 2 receptor
DA的D2 receptor
5HT的有節前:5HT1A-R和5HT1B/1D-R 節後:5HT3和5HT7

另外,這些neurotransmitter也能透過Receptor調控別的neurotransmitter

5HT透過5HT1A-R、5HT2A-R、5HT2C-R調控DA
透過5HT2C-R調控NE
透過5HT3-R調控NE和DA

NE透過細胞體上的alpha 1 receptor當5HT的加速器(在相鄰的藍斑核和縫核之間)
透過軸突上的alpha 2 receptor當5HT的煞車器


單胺類缺乏假說(最原始的假說,目前無直接證據,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缺乏)

單胺類Receptor異常假說(因為單胺類的缺乏,導致受器的upregulation,受器的異常導致憂鬱)

單胺類傳導物質及其受器的下游訊息出現傳導缺失,影響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假說


P268
‧受器下游訊息傳導缺失影響基因表現假說
或許出現問題的不是單胺類傳導物質的量,也不是他的受器,而是後面做工的下流傳導因子及其基因

其中一個可能被影響的下流傳導因子是BDNF
在壓力下,BDNF的基因會被抑制
5HT會下降,NE和DA會急性上升,然後慢性下降
==>導致海馬和前額葉皮質的萎縮和凋亡
(海馬的萎縮和慢性壓力、重憂、焦慮疾患、PTSD等相關)
且可能是不可逆的
抗憂鬱藥物能增加BDNF和其他trophic factors,
能保存一些神經元,甚至神經新生

海馬迴和杏仁核的神經元通常是抑制HPA軸,
所以這裡萎縮的話,HPA軸就會激發過度
造就了憂鬱症患者的高glucocorticoids和負回饋抑制變得不敏感的情況。
然後高glucocorticoids又會對神經有毒性,
造成他們在高壓力狀況下,容易萎縮凋亡
相關glucocorticoids受體的拮抗劑正在研發中!



P269-P276
‧壓力導致的epigenetic changes和遺傳性風險基因的互動,造成個人對疾病的脆弱性


在同樣的壓力下,曾經有受虐不好回憶的人,較有這樣經驗的人,容易發展成憂鬱症
小時候受到兒虐的女生長大後得憂鬱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四倍
壓力造成的epigenetic changes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迴路分子改變
造成神經迴路(brain circuit)變得脆弱,

‧Conspiracy 脆弱基因和環境壓力的共犯假說

MDD的脆弱基因和Bipolar、Schizophrenia等很多是重疊的

其中一個是SERT gene(serotonin reuptake transporter gene)
SERT I genotype==>憂鬱低風險,對壓力較有彈性,對SSRI治療反應佳
SERT S genotype==>憂鬱高風險,杏仁核對可怕的臉較多恐懼反應,對壓力容易憂鬱焦慮,生活壓力後容易的憂鬱症或焦慮症
若得憂鬱,容易有認知症狀,腦萎縮,增加cortisol,對SSRI治療反應差

但兩者差異很小,幾乎沒有預測價值

‧抗壓性(development of stress resilience)的形成
短暫的壓力雖然會造成神經迴路的過度活話,引起暫時性的症狀
但之後就能造就出對應壓力的彈性
同樣的壓力就不會引發症狀了

‧Stress sensitization
活化過久,重覆接受壓力刺激,神經迴路被過度活化,小時候會因為壓力而導致暫時性的症狀
久而久之壓力迴路不但被過度活化,就連沒有壓力源的時候都會呈現過度活化狀態,
是所謂身心疾病的"病前狀態"(presymptomatic state)
從病患主訴看不出來,但是從神經造影看得出來

‧寶寶時的受壓力情形會影響日後對壓力的反應
未受壓力長大的嬰兒,長大後對於壓力事件迴路呈現過度活化,但壓力過完後就恢復正常,
受虐的寶寶迴路已經長期過度活化,在多個壓力事件後,就容易得憂鬱症
適當壓力下長大的寶寶,長大後對於壓力的彈性反而比未受壓的寶寶高,而能讓迴路處於減少活化的狀態


P278
NE和DA失功能:正向情緒減少(憂鬱情緒、喪失喜樂、喪失興趣、喪失精力、降低警覺度、降低自信)
NE和5HT失功能:負向情緒增加(憂鬱情緒、罪惡感、恐懼焦慮、敵意、煩躁、孤獨感)

P279
躁症和憂鬱比起來,與其說是NT的增加或減少,不如說是"out of tune"(失調),尤其是同時有躁和鬱症狀的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派典的異同&佛洛依德思想派典

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原文作者:Anthony Bateman,Jeremy Holmes  譯者:樊雪梅,林玉華 精神分析派典的異同 ...